苏轼

苏轼

所属朝代:宋代

苏轼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苏轼的诗词作品

  • 九日黄楼作

    宋代 · 苏轼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
    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
    黄楼新成壁未干,清河已落霜初杀。
    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
    楼前便作海茫茫,楼下空闻橹鸦轧。
    薄寒中人老可畏,热酒浇肠气先压。
    烟消日出见渔村,远水鳞鳞山齾齾。
    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
    一杯相属君勿辞,此境何殊泛清霅。

  • 醉翁操·琅然文言文及翻译

    宋代 · 苏轼

    琅琊幽谷,山水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有其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词》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的,非天成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于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

  • 哨遍

    宋代 · 苏轼

    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概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使家僮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予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山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
    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

  • 减字木兰花·立春

    宋代 · 苏轼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 少年游·送元素

    宋代 · 苏轼

    千古风流阮步兵。平生游宦爱东平。千里远来还不住。归去。空留风韵照人清。
    红粉尊前深懊恼。休道。怎生留得许多情。记得明年花絮乱。须看。泛西湖是断肠声。

  • 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

    宋代 · 苏轼

    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短李风流更上才。
    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去后栽。

  • 浣溪沙·再和前韵

    宋代 · 苏轼

    半夜银山上积苏。朝来九陌带随车。涛江烟渚一时无。
    空腹有诗衣有结,湿薪如桂米如珠。冻吟谁伴捻髭须。

  • 临江仙·赠王友道

    宋代 · 苏轼

    谁道东阳都瘦损,凝然点漆精神。瑶林终自隔风尘。试看披鹤氅,仍是谪仙人。
    省可清言挥玉尘,真须保器全真。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

  • 九日次韵王巩·明日黄花蝶也愁

    宋代 · 苏轼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 刑赏忠厚之至论文言文及翻译

    宋代 · 苏轼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