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如何成为宫廷学霸?揭秘他对数学中的几何学痴迷

康熙皇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位卓越的统治者,但他的学识与智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除了精通历史、文学和政治等领域外,康熙对数学中的几何学也有着极大的痴迷。作为一位宫廷学霸,他独特的数学思维和对几何学的热爱,为他在朝廷中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那么,康熙是如何在数学中展现独特才华的呢?让我们揭开这段宫廷学霸的几何学之谜。

在中国古代的历朝历代中,尽心尽职的皇帝都是很累的,毕竟要处理的国事实在太多。

在明清之前还有丞相帮助分担,但自明朝废除丞相后,凡事都要皇帝亲自上手,基本上是比996还辛苦。

皇帝们基本上没多少时间过私生活。

到了清朝时皇帝每天行程更满,能够在三宫六院休闲娱乐的机会不多,但每个皇帝的空闲时间都有不同的爱好。

比如中年的康熙皇帝,他空闲下来最喜欢打发时间的爱好,居然是学习欧洲的数学知识。

从几何到验算,从欧几里得定理到用函数解题,基本上是学得滚瓜烂熟,高中数学考一百分以上没有问题。

毕竟康熙是怎么学习数学知识的?他学习数学又是出于什么目的?除了数学他还学习什么知识呢?

康熙如何成为宫廷学霸?揭秘他对数学中的几何学痴迷

1、宫廷里的几位洋外教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明清两朝始终与西方国家保持着联系,尽管这种联系非常的松散和疏远。

但是随着葡萄牙人居住到澳门,不少西方国家的传教士也逐渐深入内地,甚至有不少人供职于明清的宫廷中。

比如明朝中后期的利玛窦,明末清初时期的汤若望,以及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多达数十甚至上百位各国传教士,在宫廷的钦天监等处被任用。

康熙能够被孝庄太后选上当皇帝,就是汤若望认为他出过天花有免疫力,所以才从顺治的儿子中脱颖而出。

康熙成年后宫廷仍有十多位传教士任职。

这里面影响比较大的,有法国人张诚、白晋,葡萄牙人徐日升等。

其中张诚和徐日升两人,还在尼布楚参与过与沙俄使团的谈判,在其中交涉奔走缓和争议,促成了《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在俩人完成辅助清朝使团签约归来后,被康熙着重接待和进行赏赐,此后经常被康熙请进皇宫里进行问询。

起初主要是了解关于欧洲各个国家笼统的情况。

但是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正月起,张诚、白晋等人正式被康熙帝,聘请为教授欧洲数学的宫廷私教。

已经三十多岁的康熙帝,之所以突然对欧洲数学感兴趣,主要是因为此前的欧洲传教士,向他进献了一批先进的数学仪器。

康熙非常想知道它们有何用处。

但当时的传教士中,虽然不乏有懂天文地理知识的,但要说对数学的专业研习程度,那还真没有比张诚和白晋更厉害的。

然而起初的教学并不是很顺利,因为他们跟康熙之间彼此语言不通,唯一能够直接交流的语言就是满语。

然而俩人的满语并不熟练,虽然已经学习了一年多了,但讲起来还是磕磕巴巴,还是要靠其他传教士,或者其他清廷翻译当“传话筒”。

张诚对这样的教课方式并不是很满意,因为其他翻译并不能把他的讲授完整翻译,这样很可能会错过很多知识点。

不过也只能先将就着教学了。

他最早给康熙讲解的数学仪器,包括不同用法的两脚规、测量方向和刻度的罗针仪和罗盘,以及用于测量的角尺、几何勾尺和带刻度、准信的刻度圆尺等。

在他们讲解完之后,康熙就跟着学习使用,求知欲和认真读简直爆棚。

“他拿起半圆仪,令我们教他怎么用,皇上和我们谈了约一个小时,和我们一起用仪器测量,边走动,边指画。”(《张诚日记》)

在这次数学仪器的授课之后,康熙仿佛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对欧洲数学尤其是几何知识,俩眼睛简直是充满了渴望。

所以康熙下令他们以后每天都要进宫上数学课。

2、对几何原理和函数学得很透彻

在张诚、白晋等进宫上数学课,最让康熙感兴趣的就是几何学了,其中对欧几里得定理投入的精力最多。

前期张诚等人给康熙上几何课,康熙也反过来给他们上外语课,时不时地亲自教他们说满语。

毕竟传教士学会满语的话,再上课就不需要翻译传说,可以自由表达相关数学知识了。

其实这种直接沟通非常的有必要。

乾隆末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访华时,向乾隆帝进献了很多先进火炮、战舰等模型,按照副使斯当东的记述,乾隆帝对这些先进的武器和工业设备很感兴趣。

他对着使团成员滔滔不绝地问东问西。

然而在场的使团成员虽然有工程师,但是由于缺少熟练的翻译,以及翻译不具备相关工业知识,导致双方对模型的沟通一塌糊涂。

乾隆也逐渐从两眼放光变得索然无味而遗憾离场。

“可惜翻译人员水平太差,使得很多技术方面的名词都翻译不出来,使得皇帝不得不缩减他的问题。”(《英使谒见乾隆纪实》)

不过康熙和张诚等人相互学习的效果很明显,一段时间后张诚就能用满语和康熙直接交流,不需要翻译当“中间商”输出知识了。

再把各种数学仪器学会之后,康熙就要求他们教授欧几里得定理,张诚就把相关知识翻译成满文,带进宫里给康熙帝讲解。

要说康熙的学习态度是真好,上数学课从来都没有敷衍,不光认真听讲做笔记,课后都会亲手誊写他们的教案和讲义。

“皇上在透彻理解之后,把我们所讲的,亲自动手写了一遍。”(《张诚日记》)

关键还要张诚给他留课下练习题,有时候课上学得知识多可就很兴奋,随手给俩数学老师丰厚奖赏。

比如学完欧几里得第一定律后,就赏给张诚、白晋黑缎两匹,白银二十五两,鼓励他们教授更多的数学知识。

康熙对欧几里得定律学习非常快,张诚等人的备课进度,都快跟不上康熙的学习进度,好在利玛窦翻译的《几何原本》帮了大忙。

这是俩人备课的主要工具书。

在康熙去盛京祭祖回来的头一天晚上,就迫不及待着急张诚等进宫,也没有什么急事,就是有一些验算的题目没搞懂。

“御驾返京,并于当晚到养心殿……他走进殿内,向我们提问一些关于演算的疑问。”(《张诚日记》)

咱就是说这认真的态度真是没谁了。

在把欧几里得定律学完以后,康熙又会了巴蒂氏的基本定律,后来被汇编成了《数理精蕴》一书。

在学习完巴蒂氏的基本定律后,康熙又在张诚的辅导下学会了对数的计算,不过相比于几何这个康熙学起来比较费劲。

此后康熙又学习了三角函数等数学公式和原理。

最后的学习成果就是在没有外人的协助下,可以通过相关仪器好数学公式,康熙能够独立计算出一堆谷物的体积。

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的大差不差。

学习到后期,康熙给自己的要求也逐渐变高,每次课后都要求做十八道练习题。

除此之外,康熙还学习了其他数学理论和知识,还特意让人去广州找外国商人,采购相关仪器和数学资料。

总之按照张诚的评价,他对数学是非常痴迷和推崇的,中年的大部分空闲时间,都是在解析几何和函数中度过的。

每次算出来一道难题都能高兴地跳起来,已经属于是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地步了。

3、康熙为什么对数学等知识比较痴迷?

其实数学只是康熙上的主课,他同时还学习了物理、化学、生物、西方哲学等课程,只不过都没有数学只是学得好。

物理课上学会了测量日冕投影,通过天文仪器观察星象,并且在传教士的辅助下,测量过不同星星间的距离。

生物上主要学习过人体解剖和器官分布等。

“皇上仔细翻阅,特别是关于心、胃、内脏、血管等部分,他还拿起稿子,与汉文书籍上的有关记载相互对比。”(《张诚日记》)

此外还参与过对熊和老虎等动物的解剖。

化学和哲学只是在心血来潮的时候,才听传教士讲那么几耳朵,属于是活动课、开放课一样的存在。

基本上在当时属于是顶尖学霸的水准了。

然而康熙学习数理知识,并不是为了向下普及,而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喜欢算出难题的兴奋。

其实还是当做一种兴趣爱好存在的。

尽管他让传教士在朝堂上,向大臣们讲过几次几何公开课;也让自己的皇子跟着听讲过,但总体上数里知识出不了皇宫。

也就是他一学一乐就完了。

不过康熙也是本着实用的心理去学的,尤其是在几何学上投入的精力比较大,也是想学会之后便于各种测量。

诸如用于对土地、河道、山川等地测量,康熙基本上通过公式能计算出来,这对于他的统治是有一定必要的。

至少下面人忽不忽悠他,他心里能有个大概的计算数据,谁糊弄他谁说实话就有个判断了。

不过康熙确实有意发展数学,他让人把《几何原本》前六卷翻译成满文,而且有意把传教士讲述的增订版出版成汉文。

他还将张诚、白晋等的数学讲义,亲自进行过编辑和审核,准备先出版汉文版,再出版个满文版。

康熙后期真的出版了一本数学专著——《数理精蕴》。

全书总共五十三卷,上编五卷、下编四十卷、表四种八卷,是一部融中西数学于一体,内容丰富的“初等数学百科全书”。

内容涵盖极其广泛,卷一为“数理本源”“周髀算经”,卷二至四为“几何原本”,卷五为“算法原本”。

下编卷一至三十为实用算术,卷三十—至三十六为“借根方比例”,介绍西方代数学知蹿,卷三七至三十八为“对数比例”,卷三十九至四十为“比例规解”。

附表包括素因数表、对数表、三角函数表、三角函数对数表。

相较于明末徐光启《几何原本》和李之藻《同文算指》,有相当程度的进步和“高精尖”。

只不过遗憾的是普及度并不广。

虽然康熙自己学得不亦乐乎,但其实并没有把推广数理知识当回事,属实是非常的遗憾了。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