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如何成为一位圣人?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孔子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断追求道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并通过励志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一位被后世尊崇的圣人。他的道德品行、学识修养、治学方法等方面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孔子的学说中,孝道、仁爱、忠诚、诚实等道德观念被奉为至高无上的准则,为后人所借鉴和传承。

一、孔子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出生,是宋国国君的后代,为避战乱来到鲁国。孔子虽然是庶出,但鲁国国君承认孔子的贵族身份,这使他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同时孔子很小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被大娘赶出了家门,自幼生活十分艰苦。这使他十分迷恋奴隶制鼎盛时期的典章制度,对礼崩乐坏的世道痛心疾首。这使他立志要恢复他认为最理想的制度。由于他自幼家境贫寒,生活艰苦,所以生性善良,对仁政礼治特别迷恋向往,并促使他把恢复奴隶制鼎盛时期的典章制度,当做自己毕生使命,并为之做出来艰苦卓绝的努力。孔子如何成为一位圣人?

二、孔子十四年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够得到国君青睐,以求一官半职,一展宏图,但可惜没有一个国君愿意重用他,他的政治理念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可谓不适时宜。时代把孔子与他的学说一起淹没了。关于孔子逝世的情形似乎没有什么文献记录,可见孔子的死是凄凉冷清的。我们据此可以推测他的学说在当时也并非热门显学,也是平平常常的。孔子复辟奴隶制典章制度的努力,虽然与历史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不适时宜,但他所作的努力,可谓不计成败,不顾荣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特别是对教育的实践和思考,都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写下了不可磨灭篇章。

三、孔子的思想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追求稳定秩序,讲究贵贱有序,上下有别,男尊女卑。以上这些方面在奴隶制与土地私有制之间没有本质区别。

四、孔子去世三百多年,经过秦朝短暂稳定和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到汉朝的建立,中国终于实现了大一统。此时国家上下都有了对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需求,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就有了用武之地。当时,汉武帝向全国发出了征求治国方略的诏书。董仲舒则借此机会以《举贤良对策》之名,向汉武帝系统介绍了儒家学说当然这里的儒家学说已非纯粹孔子思想,已把他复辟奴隶制的政治理想彻底抛弃,而是以孔子忠义礼智信为核心思想,加入诸子百家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形成一个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王权神授,尊卑有序的思想体系。汉武帝很满意,为了统一思想,从此就开启“废拙百家独尊儒术”之路,孔子也不断地被神圣化,偶像化。孔子就是这样成为圣人的。

« 上一篇
下一篇 »